多线程应用提高(I) 多线程常见问题、常用方法和关键字

多线程应用提高(I) 多线程常见问题、常用方法和关键字我们一般熟识的创建多线程方式即为继承Thread类或是实现Runnable接口,重写run()方法,还有创建线程池实现 手动定义一个线程任务(作为内部类)的方法现在已经不被提倡,所以遇到可能存在并发的复杂任务时,一般采用线程池来实现 一些设计并发常用并且容易被混淆的方法们: static sleep() : Thread类的静态方法,阻塞当前正在线程,不释放锁; wait() : 当前线程暂停,并释放锁且暂时无法重新获得锁,必须绑定当前对象内容锁(如使用Synchronized的同步块),知道其他线程调用notify()/notifyAll()才有机会获得锁继续执行; yield() : 当前线程暂停,此时时间片分配给其他线程,但是不会分配给优先级更低的线程;
多线程应用提高(I) 多线程常见问题、常用方法和关键字2019-12-07鱼鱼

ELK实战(Ⅰ) 基于ELK整合分布式业务日志

ELK实战(Ⅰ) 基于ELK整合分布式业务日志大多情况下,我们可能都习惯了使用linux指令查看日志,很多时候一句简简单单的tail、grep能定位绝大多数问题 但是面临复杂的目录结构和分布式系统产生的“分布式日志文件”,如果还要我们一个一个去查日志,就会耗费很多没必要的时间 可以利用ELK这套组件快速搭建一个日志系统 注意此文仅针对可能很多情况下格式不确定的业务日志,对于某些组件日志我们有更好的可视化实践方式,可以参考此系列的其他文章 对于一个日志系统,我们要确认我们的诉求,在不同的场景下采用不同的收集方式: 是否是分布式系统需要合并多个节点的日志 如果需要,则需要用分布式组件收集并合并日志,这也是一个日志系统最基本的要求;
ELK实战(Ⅰ) 基于ELK整合分布式业务日志2020-03-14鱼鱼

JVM源码解析(2) ContextClassLoader与ClassUtil.forName()方法浅析

JVM源码解析(2) ContextClassLoader与ClassUtil.forName()方法浅析在Spring获取Context的源代码中,我们看到了对ClassUtil的方法调用,通过给定ClassName和ClassLoader进行Class的加载: ClassUtil.forName是仅供于Spring内部使用的获取Class对象的方法,来看一下源码: 首先 对于缓存的Class一块,在类的静态块中就能看出其逻辑: 在上面的resolvePrimitiveClassName方法中,先对长度做了一个判断,因为较长的packagename会影响执行的性能: 最终加载Class依旧是通过ClassLoader的,先来看一下获取ClassLoader的方法实现: 此处优先使用了ContextClassLoader作为 类加载器而非默认的AppClassLoader,在JVM源码解析 从 Launcher类浅谈ClassLoader中,提到了关于 类加载器的相关知识,使用ContextClassLoader是为了弥补双亲委派加载机制的对于自定义 类加载器的缺憾:那些自定义的 类加载器并没有机会上场,在使用了AppClassLoader后我们的自定义ClassLoader所加载的Class是无法被加载进去的,使用ContextClassLoader,我们可以在定义线程时,通过Thread的init方法(子线程调用,私有方法)或是setContextClassLoader直接指定使用自定义的ClassLoader
JVM源码解析(2) ContextClassLoader与ClassUtil.forName()方法浅析2020-08-16鱼鱼

浅谈代理-动态代理

浅谈代理-动态代理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实现一个简单的代理 实现静态代理是个很简单的事情,最基础的代理只需要定义一个接口(虽然不是必要,但这显然才是标准的设计)、一个被代理类和一个代理类,例如: 定义一个接口: 一个实现类: 和一个代理类: 实际使用时,我们是去调用HelloWorldProxy的方法,其将作为HelloWorld的代理实现 此种方式直接实现的代理太过于死板,因为每一种代理行为都要制定一个代理类,我们熟知的很多基于代理的实现(譬如AOP、事务)显然不可能用静态代理的方式针对每一处类切点都覆写一个代理类,这种时候就需要动态代理 我们所熟知的相当多的框架均基于动态代理开发,JDK本身基于反射(java.lang.reflect)提供了动态代理,我们只需定义代理的行为,而对于代理类的范围并不是固定值
浅谈代理-动态代理2020-10-13鱼鱼

使用RPC与Restful接口调用服务

使用RPC与Restful接口调用服务在SOA和微服务架构中,远程通信是无法避免的,最常用的远程通信有两种方式: restful的接口,使用Http通信 使用dubbo或是Spring Cloud组件进行 RPC协议远程调用,可选地使用socket通信 不同的人对 RPC调用会有不同的看法,甚至对rpc本身的理解都不甚相同,但我认为 RPC有两种倾向: 一为语义化的 RPC 没有统一的请求规范,数据格式在开发人员中很难达成一致,在使用传统Http调用时,交互的双方需要约定一份“API文档”以保证数据格式的唯一性,这样API格式本身就成为了一道大墙,耽误研发双方的时间 但如果服务间采用语义化 RPC进行交互,双方可能并不需要一份文档,只要一份约定好的代码,并以此作为双方的依赖,在请求时也仅仅是直接调用方法本身,如此强的语义性怎能让人不爱
使用RPC与Restful接口调用服务2021-01-13鱼鱼

什么是web服务器?什么是web应用服务器?容器、以及服务器概念的区分(萌新向)

什么是web服务器?什么是web应用服务器?容器、以及服务器概念的区分(萌新向)本文主要是为了帮助萌新理解在web开发时遇到的关于web工作原理的疑问,由于本人水平十分有限,所以本文仅作为一般性参考,如有错误,欢迎批评指正OVO 首先说明的是,我们所谓的web服务器并不是物理上的服务器,而是建立在物理服务器上的一个web应用的运行环境,是一个软件服务器 这就好比前后端分离开发时,后端模块在物理服务器上的JVM,前端也需要一个“运行环境”进行工作,那么web服务器端概念就应运而生了,大概就好比下图 上图中拥有VUE经典的原谅色的web服务器就是我们前端运行的地方,可见web服务器的主要作用是给前端一个合理的运行环境,其实不只是看起来那么简单,web服务器还要处理代理、反向代理、跨域、并支持并发等等
什么是web服务器?什么是web应用服务器?容器、以及服务器概念的区分(萌新向)2019-06-16Agostino

项目异常问题解决

项目异常问题解决这天 程序抛出了一个WARN日志: createSecureRandom Creation of SecureRandom instance for session ID generation using [SHA1PRNG] took [43,844] milliseconds. 这意味着SHA1PRNG算法导致项目启动多花费了43秒,这是基于SHA-1算法实现且保密性较强的伪随机数生成器 1.从tomcat层面上解决: 在catalina.sh中加入这么一行:-Djava.security.egd=file:/dev/./urandom 2.从java层面解决 打开$JAVA_PATH/jre/lib/security/java.security这个文件,将下面的内容:
项目异常问题解决2019-02-28鱼鱼

JVM与GC

JVM与GCJMM,长下面这个样子: 其中,堆和栈区自然不做介绍了,主要介绍: 程序计数器:线程私有的,记录正在执行的字节码地址,换言之,它告诉我们某线程执行到了那里,分支、循环等也会依赖这个来执行,这一区域不会发生OOM问题 栈:就是正常所指的栈,每个方法被执行的时候都会同时创建一个栈帧(Stack Frame )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、操作栈、动态链接、方法出口等信息 每一个方法被调用直至执行完成的过程,就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栈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,这一区域会发生StackOverflow问题 堆:就是正常所指的堆,这里是GC的主要区域 方法区:线程私有的,是各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,它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、常量、静态变量、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,运行时常量池也包含在里面
JVM与GC2019-03-28鱼鱼

Servlet线程模型与异步请求

Servlet线程模型与异步请求本篇文章主要意在整理Servlet的线程模型,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请求在广泛使用的web容器下(基于Servlet的Tomcat服务器)的运行原理 Servlet是Java的服务端框架,可以利用Servlet来编写一个动态服务器(动态主要是区别于单纯的html构建的静态页面),主要基于Http协议 通过Servlet提供的API,我们可以轻松的处理网络请求和与其他服务建立连接(相比于基于Socket编程),并且基于Java使得它具有跨平台性、灵活性 简单的说Servlet就是一个封装了操作网络请求的API,它将Http网络请求简化为更容易处理的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,当我们不适用任何web框架(例如Spring mvc和Struts2)时,我们编写的每一个页面(jsp或是继承于HttpServlet的类)也都可以说是一个Servlet
Servlet线程模型与异步请求2020-03-23鱼鱼

网络时延、异步IO、Pipeline

网络时延、异步IO、Pipeline通过使用多线程是能提高网络延迟带来的负面效应的,也就是在IO密集型的应用中(尤其是网络IO密集应用中),通过异步操作或能显著提高性能,本篇讨论相关问题 并不是异步(多线程)定能提高性能,有这种讨论也是发现经常有人会滥用多线程 通常会有一种说法:如果想要采用多线程的来执行一段任务,为了提高性能,假设服务器中有N个核心,推荐在CPU密集型的应用中启用N个线程,而在IO密集型的任务中启用2*N个线程 本人不是很认同此种说法,他只能代表一个大致的度量,在实际应用中几乎可以说完全不准确,一般来说,权衡系统资源与性能后,前者可能需要更少的线程数,而后者根据实际情况也许适宜分配更多的线程数 这个概念大家一般都不是很陌生,在此再次科普下:所谓IO密集型任务,即是任务的资源消耗多集中在系统IO上,这里的IO本来包括磁盘IO和网络IO等,但是磁盘IO涉及文件句柄操作等系统限制不在本篇讨论,所以此篇文章所提主要指网络IO,高网络IO也是绝大多数web应用的特性
网络时延、异步IO、Pipeline2021-04-21鱼鱼

算法:递归

算法:递归递归算法主要寻找: 终止条件:递归的尽头 单级递归的行为:在一次递归里要做的事情 返回值:每次迭代要return的东西 例如 首先,假定方法是已经实现的 终止条件为:当当前节点(传了空节点)或下一节点(传了单节点)为空,则无需反转返回当前节点 递归行为:假定之后的节点均已实现反转,则需要将已经反转的尾部的next变为当前节点,而当前节点由于是第一个节点,其next为null 此处注意在反转前需要先留存反转后的尾部; 返回值:返回反转后的头结点
算法:递归2020-06-24鱼鱼

第一个Vue前端独立项目构建尝试(工程化)

第一个Vue前端独立项目构建尝试(工程化)开始我的第一个前端独立项目的构建 使用webPack、npm进行项目模块化构建 安装相关软件准备构建: VSCode npm(node) 查看版本 npm -v node -v 安装相关依赖(使用淘宝镜像): npm install -g cnpm --registry=http://registry.npm.taobao.org 安装vue-cli脚手架: npm install -g vue-cli 查看版本: vue --version 进入目录后新建vue工程: vue init webpack projectname 配置相关内容:
第一个Vue前端独立项目构建尝试(工程化)2019-05-04鱼鱼
网站地图
1
首页 博客 {{screen}} 第 {{page}} 页
博客索引
{{blog.createDate}} ◔ {{blog.timeline}} 小头像 {{blog.author}} {{tag}}
{{blog.likeCount}}{{blog.commentCount}}
分类下暂时没有文章哦!
主题分类
{{taggroup.label}} 

{{tag.value}}